欢迎访问大师范文AI写作助手,如没有想要的内容请与本站万能的AI助手联系。

2021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伙伴,他们的父母远离家乡,用勤劳和智慧,为祖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留守儿童。那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2021留守<a href=https://tags123.com/tag/37196/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儿童</a><a href=https://tags123.com/tag/39296/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调查</a><a href=https://tags123.com/tag/37886/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报告</a>

更多留守儿童相关内容推荐↓↓↓

幼儿园留守儿童方案

留守儿童帮扶心得体会

社区关爱留守儿童方案

关于留守儿童说明文5篇

关爱留守儿童演讲稿800字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一)

全国妇联20__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根据中国20__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__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__年5月,中国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形成了比较积极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凸显

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支持更多地体现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担心见不到父母、担心父母不爱自己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学习校园生活方面遇到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父母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学业需求。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精神需求。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关乎到教育心理法律经济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帮助支持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是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于20_年发起的一项以少年儿童安全自护教育为主要内容少先队品牌活动。它对引导少年儿童平安自护和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20__年,“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将特别关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众号将针对这两个群体持续的进行安全系列教育专题开展相关的“平安自护营”活动。为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创造一个良好教育平台,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二)

20__年5月,中国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形成了比较积极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凸显

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

2.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最亲近的人,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支持更多地体现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社会支持状况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更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以及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都多于非留守儿童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更低,对自己总体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 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心见不到父母(59.2%)、担心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学习校园生活方面遇到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父母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学生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38%),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饭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个百分点,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学习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上学迟到(49.2%)、没完成作业(54.6%)、不想上学(45.6%)、对学习不感兴趣(48.9%)、听不懂老师讲课(62.9%)、很难集中注意学习(56.7%)、成绩下降(78.5%)以及被老师惩罚(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相差5.9—12.6个百分点。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学业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习经常老师答疑的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精神需求。寄宿生学习之余或节假日经常做的是在宿舍同学聊天(50.1%),其次是在室外锻炼、玩耍(38.5%)和看电视(24.5%)。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就餐满意率仅六成多;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同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欢迎,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天;他们认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无助感最强。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比父亲外出的高2个百分点;有87.8%对未来怀有希望,比父母外出的高6.3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1.健全关爱留守儿童法律政策体系,立法保障亲子团聚、早期教育家庭教育指导

2.完善监护制度国家救助体系,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探索有偿代理监护制度,加快完善国家监护和救助体系。

3.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领导协调机制,搭建工作平台,统筹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并提供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流程规范

4.构建全方位的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网络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对民办学校支持和监管,在留守儿童集中的社区建立关爱服务阵地,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

5.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积极探索共青团统筹、团属组织联动、青年社会组织合作工作体系,建立帮扶活动的长效机制,着力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留守儿童服务中的作用

6.注重满足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多样化需求,考虑性别年龄段及监护类型不同的留守儿童的特点。

7.通过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以及鼓励支持帮助条件的外出农民工带着子女举家进城,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三)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这些孩子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或者父母双方都在城市打工,或者父亲或者母亲单方在外面打工。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由于地理历史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生存发展面临着突出问题。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留守儿童的人口特征

(一)非直接访谈的农村留守儿童

被访谈的58位农村流动人口共有120个子女。有两个子女的家庭占大多数,达到65%左右。最多的家庭有5个孩子调查显示,留守子女多于随带子女,留守子女占被访谈者子女总数的61%。

儿童性别比比较低。166位留守子女中,留守男孩子为71位,留守女孩子为95个,性别比为75。农村流动父母具有重男轻女的倾向,在有选择决定哪个孩子留在老家时,他们更倾向于把女孩子留在老家,而把男孩子带到城市里来。访谈个案也显示,农村流动农民一般也倾向于把最大的子女留在家乡,如果最大的子女是女孩子,这个子女毫无疑问地会被留在家乡,但当大子女为男孩子而其他子女为女孩子时,他们更倾向于把大儿子带到城市里来。

从留守儿童年龄分布看,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2岁。其中女孩子的平均年龄为12.5岁,男孩子的平均年龄为11.3岁。从教育分布看,6~15岁小学和初 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近90%左右,只有10%的留守学生高中或者技校和职业高中读书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的留守时间看,他们平均在家乡的留守时间为5.5年。父母全部外出打工后,88%的农村留守儿童已经在老家留守3年和3年以上的时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般是留守儿童父亲先外出打工,在他们的生计需要帮手或有能力帮助妻子在城里又找到一份工作的时候,他们会把妻子再带出去。在很大一部分父母全部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中,他们一般是先由单亲父母监护一段时间,然后再变成父母全部外出的留守儿童。由此看来,如果把父母有一方外出时也计为子女的留守时间的话,农村留守儿童家乡的留守时间会更长。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未来人口素质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的留守时间看,他们平均在家乡的留守时间为5.5年。父母全部外出打工后,88%的农村留守儿童已经在老家留守3年和3年以上的时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般是留守儿童父亲先外出打工,在他们的生计需要帮手或有能力帮助妻子在城里又找到一份工作的时候,他们会把妻子再带出去。在很大一部分父母全部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中,他们一般是先由单亲父母监护一段时间,然后再变成父母全部外出的留守儿童。由此看来,如果把父母有一方外出时也计为子女的留守时间的话,农村留守儿童家乡的留守时间会更长。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四)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统计,_村共有39名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的12%,由于这些孩子长期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孩子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安全和稳定。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我们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社会家庭温暖

一、我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状况

(一)留守儿童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调查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态度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儿童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帮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二)老师对留守儿童关注太少

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带有儿童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老师谈谈心里话。

(三)学习压力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生活

二、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发展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5.1%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二)临时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临时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29.6%。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三)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等;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管理,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儿童因触犯法律被判处十几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让人值得深思。

(四)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五)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在采访一陈姓村民时我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悲剧,一个两岁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镇江打工,临时监护人爷爷奶奶又忙于干农活,无暇照看,而掉进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让人唏嘘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对策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代理监护人、学校联系。外出的父母经常回家或打电话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引导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家庭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父母知道校长主任老师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和谐文明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动手实践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在学校举办活动中,多鼓励留守儿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政府社会方面

第一,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第二,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儿童登记普查,在镇、村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办事机构,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教育情况。把学校与村委联系起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定点帮扶,及时发现报告留守儿童们的情况与动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保证

第三,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注引起社会重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寻求解决办法途径形成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结 语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

青春有限,选择无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开始,关爱留守儿童是值得我去为之奉献一生的事情。

目前,广大村民正以崭新的面貌,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迎接“十二五”的到来,争取在此期间全村各项事业都实现质的突破。在制定“十二五”工作目标时,我村支部书记范志红书记把留守儿童问题列为全村的工作重点之一,并提升战略高度。我想有了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我村留守儿童的头顶一定会出现一片蔚蓝的天空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五)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__年8月底到20__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地方相对贫困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脾气……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阶段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形成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家庭环境教育对青少年个性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正确引导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心理边逐渐形成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影响着青少年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引导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家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发展

4、复杂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方面的纷繁复杂社会信息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形成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接受同等教育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权益

思考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解决家庭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们调查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参与努力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工作责任制,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接受教育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培养扶持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健康成长服务

4、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成长社会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积极健康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高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形成,致使种地方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不仅“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2021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 2021关于爱护近视眼的调查报告范文五篇【经典篇】

★ 2021年中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5篇

★ 2021大学社会实践总结报告5篇

★ 2021学生资助工作总结报告5篇

★ 2021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

★ 2021精准扶贫调研报告3篇

★ 2021最新年度个人述职述廉报告范文10篇

★ 2021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模板范文5篇

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模板范文5篇最新

★ 2021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报告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1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