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如何制定教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二年级学生语文的优秀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3学写留言条。
学写留言条。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一本新华字典。
教师:供学生练习语序变换的句子,创设一个供学生练习写留言条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比一比、记一记
1复习。
3找出红圈里的大、小写字母,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不同的地方,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
4教师范写大小写不相同的字母,提醒学生注意它们在写法上的不同。
5鼓励学生抄写或默写大、小写字母,同桌互相检查,培养学生细心的好习惯。
二、你还认识我吗
2抽读,检查是否读准了每个音。
三、读一读,写一写
1生读第一组中的两个句子,自己试着找出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知道两个句子的特点是:语序不同,但句子意思不变。
(1)山坡上,小羊在吃草。
(2)在小河里,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
(3)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发芽了。
四、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自读诗句。
4鼓励学生诗文结合,尝试着去理解诗的大意,能理解多少算多少。
5生一边听教师描述古诗内容,一边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活的画面。
6师生赛读、配乐读,直至读出诗的韵味,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诗句。
五、学写留言条
1激趣导入:让学生读情景短文,告诉学生什么叫留言条,什么情况下写留言条以及留言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读妈妈写给胖胖熊的留言条,再采用小组讨论、指名回答、教师点拨的程序,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①先写称呼,要顶格写,称呼后用冒号。
②再写需要告诉对方的事,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注意要把事情写清楚、明白,包括事件中应具备的时间、地点。
3再读胖胖熊想的内容,按照写留言条的要求,帮胖胖熊给妈妈写留言条。先抽优生讲,给学习困难的学生起示范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写完后引导学生自我检查是否正确。
4升华小结:让学生总结怎样才能写好留言条,教师可再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练习写。
六、自主识字园地
1自读诗歌,从中圈出本文的6个生字。
2利用部首查字法查出本文的6个生字,把音节写在四线格里,比比谁查得又快又准确。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多媒体、讲授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感受其高尚品格,汲取人生的教益
1.导入语
同学们,人们常说“兴趣是的老师”,那么的兴趣又是什么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我国数学界的名人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学们知道华罗庚最敢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数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生与数学的不解之缘。(板书:华罗庚)
2.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本文作者顾迈南,她是新华社女记者,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
3.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全文,留意一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否想象出华罗庚的具体肖像?能否了解到他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4.让生回答刚才的问题(不能),那我们主要了解到的是什么?(华罗庚的求学和事业)
5.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板书:一。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大家看看:这是一个什么结构?重心在哪?(定中结构,重心在后)由此我们不仅了解到华罗庚的青年时代是艰辛的,而且还了解到他是自学成材的。那么,他是否从小就自学呢?(不是)
如以失学作为界限,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失学前和失学后两部分,失学后的他又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一场可怕的伤寒症使他双腿残疾了;所以失学后那部分的内容又可以分为残疾前和残疾后两部分。引导学生概刮出他在失学前、残疾前和残疾后这三个阶段的表现以及他对数学的态度。
失学后:残疾前:艰苦自学(他姐姐华莲青的话)痴迷数学(罗呆子)
6.小结:不管条件是怎样地艰辛,也不管命运是如何地坎坷,他对数学都是一往情深、坚贞不二,终于有志者事竟成,他写出了什么?(让生回答)[《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一鸣惊人。那么出名之后,他是否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还是乘胜追击?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第二个小标题《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的具体内容,归纳出:华罗庚去了哪些地方?每个地方他各取得了哪些成就?
7.提问并学生回答:清华大学四年:助理员→助教→教授[“破格”、“迅速”]
西南联大七年:〈堆垒素数论〉
访美四年:研究范围扩大[“这期间他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
小结:通过刚才的归纳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华罗庚看出他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而且
8.重点分析课文P33页华罗庚在西南联大的艰辛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其爱国精神:
(2)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日本列强侵华,杀烧抢夺,无恶不作,给我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劫难]
(3)分析华罗庚的诗句“寄旅昆明日……”:该诗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金瓯”喻当时国破家亡的现状,“狐虎”、“鹰zhan ”喻日本侵略者,这里把人喻成物,表达的是一种鄙视和不满之情,还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那么这位爱国人士为祖国做了哪些贡献呢?(让生回答)[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概刮出他在这两方面的贡献:
运筹学、优选法
教育事业:关心中学教育事业[积极提倡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
培养人才[陈景润、万哲先、王元等出类拔萃]
9.为了数学事业的后继有人,华罗庚除了专心研究,还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他对陈景润的培养:
(1)“华罗庚看了……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可见华罗庚的虚怀若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因为有了华罗庚,现当代的中国数学研究才能誉满全球。
10.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从默默无闻到名誉天下,华罗庚都一如既往地挚爱着数学。对数学的挚爱就如一条线轴贯串着他的一生。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导入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华罗庚》一文,文章中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讲的是华罗庚的自学,其实自学也是为了后来的研究事业打下基础,第二和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概刮起来可以说是他在事业上的成就;所以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华罗庚的事业史。全文通过其事业史这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华罗庚的人生历程,让我们从中了解到华罗庚的精神面貌与高尚品格,以至于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可以说,华罗庚不愧为一位伟人。
2.如果在我们教室里挂一句华罗庚的名言,同学们会从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中推荐出哪一句呢?(以此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的能力)
名言:顾名思义,即为的话。一般都是论述精辟、哲理性强,能给人以某种启发或鼓励的话。
(3) P34“我们决不能等待着真正需要科学的时候,在开始研究科学。”重视科学,有高瞻远瞩的精神。此句与P36“向在城市里,今来大地边……”充分体现了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5) P37“五十年来心愿,三万里外佳音……”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7) P37“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空:空洞、无所事事。松:松懈,不思进取。实:A.实干,扎扎实实做事B.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其进取、求实的作风
4.小结:刚刚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现在老师也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吧!我向同学们推荐的是P37“树老易空……从实以终”,当时华罗庚已处于古稀之年,已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他不自满,仍思进取,这使我想起曹操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的曹操也已到晚年,已在政坛上建立了自己的丰功伟业,但他仍胸怀壮志,正处于英姿焕发时期的我们,是否更应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呢?!
5.组织学生讨论:本文在组织材料上以及语言上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一文的区别
总结:
1.组织材料上:本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描述华罗庚的事业史来展示一生的历程,而〈“布衣……〉一文则是通过描述孙中山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他朴素、淡泊名利等优良品质
2.语言上,由于本文作者为科普作家,使得全文语言平实、叙述精确,使用了大量精确的阿拉伯数字;而〈“布衣……〉一文的作者为传记作家,其行文故事性强,生动有趣。
1、认识“刺、猬、板、凳”等10个生字,学会写“板、椅”等8个生字。
二、教学准备
学生的准备:
学生需要做预习: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课后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上课时需带好课本和文具盒。
教师准备:课件、词卡、小印章
环境设计:学生的座位纵向为偶数排,如左边四竖排,右边四竖排,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学习伙伴。除常规电教设备外,还需要实物投影展台。
第一课时
(一)初读质疑
1、老师讲(《称赞》)故事引出课题,并请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
3、请学生试读生字,分开哪些是学生已经会的,哪些是还不会的。
1、自由读1——4自然段。
4、仿说“一个比一个好”。
2、抓住“不好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小刺猬的心情和语气,指导朗读小刺猬的话。
3、对话朗读方法迁移:引导学生体会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话时的心情和语气,并引导学生带着相应的心情和语气读一读。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5、引导学生用“体会人物心情和语气”的方法,采用多种方式把8、9、10自然段读出趣味。
(四)学习生字
1、生字认读反馈。(同桌练读,点读,指名读。)
2、学写4个生字——板、椅、但、傍(巩固把左窄右宽合体字写规范、写美观的方法)。
3、学生练写。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生字,对改纠错:木板、椅子、但是、傍晚
1、朗读课文,在上节课读好对话的基础上,重点体会描述小刺猬和小獾动作的句子,带着动作读。
2、相机仿说:闻一闻。
(三)学习生字
1、学写4个生字——采、背、清、消。发现“背、清、消”的共同部分“月字底”,因为上面都背着一些笔画,所以,月的一撇要站直,变成竖。
1、学会“梦”、“而”、“瓦”、“住”、“这”、“治”、“伟”、“科”8个字,会认14个二类字,掌握其用法。
教学具准备: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的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那么,我们的童年还是什么呢?
师:出示灯片。(谁来给同学们读一读?)
师:写得真美!谁还能美美地再读一读?好,我们就像他这样美美地读一读。(齐读)
师:童年是充满问号的时期,你们的小脑瓜里装满了一串又一串的问号。有三个人,他们的童年也有很多的问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童年的问号都是什么,好吗?(书56页)
三、自学2――4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式读2———4自然段,并回答以下问题:(读题)
1、书中都写了谁?他们都提什么问题?(指导朗读)这三个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人、全班练读、分角色读。
(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3)李时珍写下《本草纲目》。
四、学习第五段
师小结:正是因为他们细心观察、善于提问(灯片),最后才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灯片)
师:同学们不光是牛顿、瓦特、李时珍,还有许许多多的科3学家,他们的童年也都是在一串串问号中慢慢长大的。
师:请同学们打开主题阅读课本,带着这个问题(出示灯片),默读《达尔文的故事》和《苹果落地》两个小故事。读后与同桌交流的体会。
师:你的“问号”是什么?六、教师小结:师:同学们只要你们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善于提问,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有所成就!
本科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它吸收了传统识字教材的编写经验,将描写桂林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共有五幅插图。文中精美的插图与图下描写桂林风光、特点的词语是一一对应的。这样的安排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2个只识不写的生字。教学目标:
2.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情境,了解词语意思,欣赏如画的壮乡山水,感受如诗的壮族风情。
认识8个生字,并能按笔画在田字格中写端正、写匀称。课前准备:
教法和学法:
一,提出问题,初步感知
1.导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在我国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那里山奇水秀,景色迷人,想跟老师到壮族之乡去看看吗?
2.(多媒体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录像片,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如画的风景。)
3.指名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板书课题:识字2),会是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识字识词
I.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要求看音节,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4.读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1)多媒体显示一组秀峰倒影图,学生看图后说说画面中的景物。
(1)多媒体播放一段对歌,听这是什么声音?接着显示壮乡青年男女榕树下对歌的画面。对歌,是壮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也有这样的风俗吗?
(2)学生说这两个青年在什么地方对歌。教师边叙述边出示相应词语:对歌、榕树、壮乡。
(3)画面特写,认识榕树。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山水姿态各异,形象万千,想不想细细欣赏一下它的奇特?多媒体显示一幅山水画卷,接着显示一组画面,学生说说它们的样子。
(2)教师相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象鼻、骆驼、笔架。指名齐读词语。
(3)再来欣赏漓江的水,多媒体显示江上景象,指导学生看图认识画面景物。
(5)看到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你有什么感受?相机出示词语:画廊。读好这个词。
(6)连贯朗读第三、四行。
3.多媒体显示词语(不带拼音),学生认读后显示画面景象,看看读得对不对。
五,指导写字,写好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读课后生字表,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媒体相机出示,学生说说结构比例。
3.媒体出示”碧”和“架”,学生观察后说注意点,两字下部的横画用红色显示。
“鼻”:先看清结构特点,再看教师示范,然后在书上描红。“鼻”也作偏旁,读作鼻字旁。
“廊”:注意里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点。看教师范写,再在书上描红。
七、反馈与小结
连起来读读韵文,想想每排说的是什么?
对歌秀峰壮乡
象鼻骆驼笔架
竹筏鸬鹚画廊
教学反思:
二年级学生语文的优秀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