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师范文AI写作助手,如没有想要的内容请与本站万能的AI助手联系。

资本寒冬对大学生创业有何影响?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这两年双创之风吹遍神州大地,各地创新创业风起云涌,直追1992年的下海潮,不同于当初创业的走投无路和背水一战,这次的创业潮更像是一次大众创新创业集中爆发。在这创业整个大军中,大学团体成为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因为从事风险投资笔者担任了大量路演评审和尽调了一批大学项目,同时,也受邀给一些高校创业学院分享投融资和资本运营知识,笔者观察到许多在读大学生纷纷背上行囊踏上艰苦创业征程,继而发表了一篇《大学创业的五项修炼》,收到了颇大反响,很多有此想法和已经踏上征程大学项目创始人与我纷纷分享他们的苦与乐。

在参加完今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互联网+”大学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会后,对比2015年的高校创新创业氛围,感觉上台阶,现场与会的投资人几乎能占1/3,而高教司领导也对本次大赛做了更清晰有力的定位“以赛促教改,以赛促创业”。

结合今年上半年接触、辅导、尽调和跟进的一些大学项目,分享一下高校大学项目创业和投融资情况

创业选项上来看,今年的大学项目开始较之往年有了很大的不同,创业动机创业项目更加理性和务实。

在2014—2015年接触的大学项目,跟风现象比较严重,估计也跟当时的创投圈浮躁气氛有关,毕竟当时创投的主题是“流量”,而高校市场本身自带消费和社群光环,所以,社会上大热的社交、电商、分期、兼职、工具等应用在高校创业市场纷纷改头换面,只是将里面的创业骨架换成了大学生联合创始人团队。后来爆表的几个大学项目获得激进投资者的注资后更是让这种风气甚嚣尘上。

这种大干快上直通车式的浮世绘,在就业形势严峻和社会分层的双重压力下,给许多大学生造成一种人生最佳路径选择美丽幻影:独创或模仿社会上大热的某款应用或海外风行的某种模式,吹响集结号,三五成群,开始开干,然后开启光环模式,做DEMO——做BP——找投资人——注资扩张——再融资——上市——赢娶白富美——做投资人。这种开挂模式再加上媒体不断爆出的从研究生到大学生到高中生都陆续获得融资,估值上亿,某些基金都纷纷成立大学基金、某投资人专投大学生等。而COPY模式下的低门槛,更席卷了一批大学创业者,其中偶尔泛起的几朵资本助力的小浪花,也不时的给大学创业群体不时的注入一剂肾上激素,也让一批起点选择小店、小生起步大学生们坐立难安、愤愤不平,进而怒而转身纷纷加入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中,期待自己成为泛起的浪花。

花无百日红,尤其在商界江湖中,当2015年下半年,股灾爆发,浮财幻灭,整个创投市场步入资本寒冬,直至今天愈发寒冷。

首当其冲的是没有实现收支平衡和实现变现的项目,遭到投资机构的抛售、清盘和冷冻,而在这其中,大学创业项目成为海上逃生时第一个抛掉的包袱,成了创业项目首先泛起的泡沫,机构的弹药基本都留存给商海博弈的创业老兵。而在今年上半年与合作机构交流新投资项目时,大家基本都捂紧了钱袋,至于新投的大学项目更是寥寥无几。

当然,在创投市场颇为严峻的今天,有的花经霜更美,还是看到一些优秀大学创业项目涌现。只是这次,COPY模式已不是主流。笔者参加的几次高校项目评审和邮箱中收到的大学项目BP,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1.商业创意和模式不再抄袭热点,开始发挥自身优势高校内部技术转化。比如目前大热的IP、网红、直播等,大学生群体经常使用消费,但收到这方面创业项目很少。绝大多数项目终于开始将目光聚焦到了高校多年的存量资产——实验室里的技术知识产权。以前这块领域投资的雷区,毕竟知识产权的纠纷在没有明确拥有主体时,矛盾频频爆发。而随着高校层次改革深入,产学研用的倍速推进大学创业团队,凭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和天然信任内部掘金成功。而作为行业门槛之一的技术优势,也成为了吸引投资人的夜明珠。

2.创业资源高校人脉网络的逐步形成。作为无钱、无人脉、无资源大学创业团队比社会摸爬滚打的创业老兵起步更加艰难。创始团队在工商、税务、人事、交际等后台系统运转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造成了前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的空转。而随着高校自建或与外部机构联合建立的创客空间创业学院创业导师库的纷纷涌现,尤其是一些投资机构教育结构也纷纷助力,比如中科招商构建的创业学院,九鼎集团启动的晨星计划,华普亿方导入的创业学院创业系列课程……减少了大学创业团队的试错成本提高项目运营效率。而多年来高校积攒的校友录也终于除了返校聚会外,也终于发挥其校友资源优势,在创新创业中大展身手,出钱出力出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校园创业团队集合

3.一部分校友成立了领投基金,开始集聚校友资源孵化和扶持创新项目。而作为西方主流的高校创投基金中国一些顶级高校开始出现苗头,开始尝试成立自己的创投基金和校友捐赠基金支持高校创业事业。

大学生创投市场是个独特的项目投融市场,在与许多机构同行交流时,大家都对其充满期待情怀,但从创投的角度考量还总心怀迟疑,虽项目进行了升级大学创业项目得到了改善和优化,但在目前的创投市场,要想获得资金青睐尤其是获得机构投资者的橄榄枝,还需要在投融资上多做系统的准备。

1.心理预期要降低水平面以下,要做好融不到钱的准备。

不仅仅对大学创业项目而言,今年上半年没开张只观望的投资机构不在少数(指没有新投的项目),所以,当你的BP发遍了通讯录和人际网络上的投资人没有收到积极反馈和回复时,你要有平常心,现在所有的新创项目面临如此的困境。而对大学创业项目而言,要回转身来,从自身独具的融资渠道展开,比如共青团创业贷款支持、YBC的贷款支持高校和孵化器的房租、人力、技术等后台支持创业扶持计划等。更要积极的对接校友网络,将学长、学姐们划拨到业务合作伙伴天使投资目录中来。

2.发挥天然优势,互联网嫁接转型企业强化自身造血和换血功能

我接触到一家起步移动互联网的大学创业团队,他们一开始也是围绕着高校市场的热点展开,这两年大热的社交、电商、兼职、跑腿、分期都陆续在平台上推过,基本都半路夭折,融资也非常不顺,但却锻炼出了团队强大的线上和线下的推广能力

在机缘巧合下,他们与一家正在苦觅转型的福建茶商接触上了,通过几次业务合作,彼此都建立信任和事业契合点,于是,兵合一处,成立了新的企业和品牌,组建了联合创始人团队,茶商老板投资和导入产业链资源生产基地和连锁茶庄),大学生团队发挥特长(线上和线下运营),并入住了孵化器,而孵化器也结合他们的商业模式,导入了技术平台和产品众筹模式实现了茶园实施监测、茶树众筹,打造了线上线下一体的带有互联网基因的创新公司,而后期三方也实现了共赢,孵化器扩张到哪,茶的品牌延伸到哪,获得了机构的追捧。

还有些偏开发和技术类型大学项目将对转型企业过程中的技术服务费用转换或互换对方股份实现了自我造血和换血的功能,为后续项目持续运转和对接资本赢得了空间和时间。

3.对接资本前的精心准备,而不是包装

高校里引进了创业导师确实给大学创业团队带来了实效,规避了创业阶段的许多问题。但同时也带来另外一个头疼问题,对于项目的过度包装和矫枉过正。其实正如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青春是最大的资本,可是经过专家的一系列涂脂抹粉和微整形,反而把最大的特色给抹掉了。毕竟有些担任创业导师老师企业家都是教育企业运营出身,没有企业股权买卖资本运营经验,经其辅导项目在路演台上,说不出的违和感和别扭。建议在推动项目对接资本时,多征询一些有过投融资经历经验创业者和投资人。

4.提升资本对接的方法策略

在与去年跟进的一家大学创业项目今年洽谈估值时,因为我们跟了团队一年,对团队非常认可,但在估值方面始终无法继续下去。创始人的理由也符合逻辑,去年没有数据时,我们给他们的估值是300万,他们因为有其他投资机构关注没有和我们互动,后期只剩我们一家跟进,发展到现在他们的商业模式数据都不错,我们给的估值还是300万,所以,从情理和心理上他们团队一直接受不了。我们机构投资逻辑也很明确项目确实不错,但目前的创投环境和估值逻辑已与去年大为不同,创始团队还在刻舟求剑,不关注整个创投环境的变幻,于是,交易进一步搁浅,幸亏上半年我们新投了一家,否则也会像很多投资机构一样上半年颗粒无收。我们对此项目也没有放弃,还在不断的持续沟通,并通过我们的对接和引荐帮项目方对接了一些渠道资源期望将来合适时机战略携手

中国目前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60后、70后建立起来的商业世界员工目标消费群却是80后和90后。移动互联网和全球化给旧有的商业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颠覆,作为员工消费者的主力已然只为心仪的事业和消费行为买单和点赞。可以期望的是未来商业主流和模式重塑必然从目前大学创新团队中不断涌现,成为未来商业潮流的引领者!加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资本寒冬对大学生创业有何影响?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