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清楚,我国的教育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很多贫困和偏远地区都缺老师。而为了更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很多高校都会进行帮扶,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到乡村进行支教。从理论上来说,大学生到乡村支教是一件好事,既可以锻炼大学生,也可以为乡村教育进行一种补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乡村小学不再欢迎大学生支教,甚至希望大学生不要来。这是为什么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位乡村教师的见解,虽然支教是好事,但容易好心办坏事。
1、支教带走了学生安定的心
需要支教的地方都是比较贫困的,这里的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和落后,而且老师的年龄也都比较大。而大学生来支教之后,虽然带来了先进的知识和美好的憧憬,但也带走了学生们安定的心。大学生在给学生讲课的同时,也会告诉学生城市的繁华和精彩,从而帮助学生开拓眼界。但等到大学生支教结束后,孩子们就没办法静下心来学习了,每天都想着到大城市去,甚至出现辍学去大城市打工的想法。
大学生到农村支教,这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但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是自愿到农村支教的。而学校为了鼓励大学生支教,往往会设置一定的奖励措施,从而调动大学生支教的积极性。很多大学生将支教当成一项任务,在支教结束后就会忘记这件事,甚至将支教当成自己履历的资本。而那些农村学生呢?短短几周内,他们对大学生从一开始的陌生到最后的依赖,分别的时候都是非常伤心难过的,从而会影响学习。
3、支教时间太短
大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业,想要参加支教必须占用其他时间,一般都会在假期进行。很多支教活动都只持续几周的时间,这样几乎是没什么效果的,对孩子的学习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很多农村学校第一次听到有大学生支教时都是非常激动的,本以为会是留下来,结果只有几个星期,而且每年都会有一两支支教队伍。到最后,农村学校和老师都麻木和疲倦了,学生也都没心思继续学习,这剩下“一地狼藉”。
总之,大学生支教是一件好事,但容易流于形式,好心办坏事。很多大学生去支教只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将支教看成自己获取学业履历的途径,并不是真心支教的。说句难听点的话,大学生支教就像是另一种模式的“变形记”节目,大家都获得好处,最后受伤害的只有农村学生。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大学生支教,很多大学生都是通过支教才了解到农村教育的困境,从而扎根农村。
本文编辑:阿零
上一篇:大品牌如何不失速
下一篇:品牌在社交媒体的营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