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许多大学生开始自己创业。因此,如何在大学生中宣传贯彻创业思想、提升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以及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做好创业准备,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跟小编来看看创业要准备的有哪些吧!
说起创业,有些人觉得很遥远,但是我相信学校开这门课有它自己的原因。对于创业,我们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我当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在大学生中,我们一些人有创业的想法,但是还是比较盲目的,不是很清楚创业的意义及实质。创业现在说起来有些人觉得很可笑,但是学校开这门课也让我们更明白地了解创业的流程,使我们这些有着创业想法的年轻人更能清晰地了解创业的各个流程。在老师的上课中,老师运用了鲜明的例子,是我们更能深刻的理解创业的方法和意见。当然一些成功人士的例子也在我们脑海中历历在目的。什么才是创业的基本条件,和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同时,老师在课堂中,让同学对案例进行分析,使我们更深刻地记得一些例子。老师提出问题,我们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这一点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我觉得这是很不错的亮点。希望老师能继续延续这种上课沟通的交流方式。当然,这门课,对于创业兴趣者是非常好的,毕竟它是让初学者有了一个比较良好的见识,得到了一些创业的见解。
创业,说得好听是“梦的开始”,其实都是从“困难”开始的。创业是因为没有钱、因为读不起书、因为找不到工作、因为再也忍受不了大公司官僚和繁琐的窒息氛围、因为要去改变世界......创业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亏到盈、从穷到富、从游击队到正规军、从星星之火到烽火燎原......创业成功之前最多的莫过于是困难了。
除了你招兵买马来的虾兵蟹将,你还得有那么
一、两个铁血兄弟,在你面临困难时挺身而出,在你一穷二白时仗义相助,在你深陷泥潭时荣辱与共,在你寂寞无助时陪伴左右......一两个好兄弟在生死关头还能帮助你死里逃生、大难不死......创业要成功,除了你有那1%的命,还得遇上那么一两个歃血兄弟......你才不必永远一个人去孤军奋战,那样实在是太危险了!
大学生创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个重大项目,一定程度上左右其走出校园后职业生涯的方向。既然大学生创业是一个项目,那么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技术目标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创办一家公司,有人说是开发出一个新产品,有人甚至说是成功融资。这些都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全面的。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新产品应体现出价值。因此,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技术目标应是创办能盈利的企业或开发出能带来财富的新产品。
有些大学生由于创业目的不明确或是动机不纯,创业只是为了过了一把老板瘾,满足了一下虚荣心,等钱烧完了,创业也算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结果令人失望。
近几年来大学生创业风潮兴起,一方面受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一方面中国经济这几年的飞速发展让很多年轻人看到了自主创业盈利的契机与希望,中国的大学生创业风潮在国家和相关社会力量的支持下风起云涌,不过大学生创业的艰辛与困难也是可想而之的。昨天看了俞敏洪教授在创业课堂讲创业心得,很有收获。从中也略有体会,把创业转变成对生活的态度。 俞敏洪教授写了几个创业的关健词:目标,坚持,耐心,勇气。并指出就创业很简单,就是每到一个阶段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作为中国最有希望的年轻一代,肩负着复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又向往着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肩头的胆子十分沉重。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与阅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创业首先需要资金,如果是做小生意,很多学生会动用自己的积蓄还有父母会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这个资金问题要好解决一些,如果投资较大,做自己的企业,大学生需要自己去找投资资金,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投资人是要高回报率,低风险,但是很少有大学生一开始就能保证自己公司能够运营稳当,收益正常,找到第一桶金很重要;第二是要组织自己的管理团队,这是第二件极为重要的事,只有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带动企业发展,选择团队的成员很重要,涉及到大家的利益问题,要怎么处理这种关系,怎么协调大家的意见对于刚入社会的新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企业的管理、产品的销售、这些后续工作是影响企业生存的生命线,产品不能销售就没有资金来运转,整个工作也无法开展,这些仅仅是一个企业循环的最基本的步骤。
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在未做好被领导者时是不可能做好领导者的,所以我觉得咱们大学生还是应该先进企业工作一段时间,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工作再去尝试创业,并且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坚守自己的理想,马云说过,今天很黑暗,明天更黑暗,但后天就会有太阳,很多人死在了明天晚上。所以坚持不懈是很重要的。即使在创业初期很艰苦,也要相信自己,不能把自己看扁,俞洪敏曾用了一个很恰当的例子,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生命曲线,但最终的目标是奔向大海,时机不到的时候,他就积蓄自己的力量,时机到的时候,他就会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是的,每个人,不管是创业者还是打工仔,都有自己的梦想,可能现在实现起来遥不可及,但是自己通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终究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鼓励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政府、媒体举了不少创业成功的案例,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特别是微软的比尔.盖茨同志,为了创业大学都没读完,你看人家现在是连续十几年的世界首富。
他们只告诉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结果,但没有说的是:国外与国内创业是有很大不同的。国外诞生了很多的高科技企业,甚至引领未来技术发展的企业,他们有很好创业 的土壤,VC等资金供给方,为初创企业融资的各种创业板很多,再加上教育体制的不同,以及政治、法制环境的成熟,创业者需要专注的点可能非常小,这都为创 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一时的冲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更没有经过大量的市场和社会环境的调查分析。同时,大学生缺乏创业必备的综合素质,没有专业的技能和指导,对市场动向把握不准,过于追逐创新而偏离实际,资金匮乏,因此很多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在一刚开始就被种.种挫折与困难浇灭,最终失败而告终,创业需要勇气和毅力,但这样的勇气和毅力都必须建立在个人较高的创业素质和能力之上,否则也只能算是蛮干。
对于大学生创业,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在创业之初就要充分认准和把握自己创业领域的市场饱和度、市场动向和社会环境,既要考虑到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又要考虑到自身的情况,同时要采取各种措施(如与他人合作)尽可能的使风险最小化。这是大学生创业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准备。其实,在创业基础打好的基础上,大学生创业要讲究效用,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够急于求成。创业必须讲究策略性与计划性,既要对创业过程与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又要这种创业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要针对每一个细节做出全方位的分析和预测。再者,创业者必须时刻具有危机感,要有危机意识和潜在危机的预警性和前瞻性。在充分考虑到同行业竞争所打来的压力和危机,要预测当前行业状况的走向和可能导致的危机,创业者只有时刻具有危机意识,并对潜在的危机做出相应的预警才能够真正独立于竞争的大环境中不败。以上是我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理解,我觉得大学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上综合能力才能够真正开始自己的创业实践,这是创业对于一个创业者内在和外在的要求,是创业过程中所必须得到考验的。
创业需要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思维高度与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创业之路注定不平坦,崎岖坎坷。每一个创业者都必须要有对理想的坚定执着和对创业的坚定决心,才能够克服在创业过程中的种.种变故与风险,坚定地继续创业之路。如果一个创业者没有这样的精神高度,首先无法在心理上战胜自己,就更不可能在一次次挫折与失败中不断挺身奋进,不屈不挠。创业需要一种精神的支撑和牵引,让你无所畏惧,为理想而翻山越岭,赴汤蹈火,创业者需要这样一种精神。创业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思维高度,通过这种高度的思维,创业者可以通过各种以实际为基础的动向来变换自己的策略,并对区域同行业者经营动态的整合分析,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形成对自己一个较为合乎实际的优势规划,使自己始终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状态。思维高度,直接服务于创业实践的每一个过程,直接影响创业的发展壮大,关系到创业的成败与否,因此,创业者需要这样的一种思维高度。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既是一个完善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融入社会、认知社会,把握行业动脉的过程。不论是以我自身的创业经历来看,还是纵观无数创业者的经历,我们都可以得出以上的结论,创业者必须具备这些,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合格的创业者,才能够为创业之路铺平道路。
做为大学生来说,放低你就业的标准,调整心理状态,不要把眼睛盯在大城市、大企业,甚至工资待遇上。大学毕业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人一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绝大部分不是来自学校。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努力、认真、用心的去做好它,这对你人生的帮助将会是巨大的,连简单工作都做不好的人,我们怎么会期望他承担更重要的工作呢?好高婺远、眼高手低则是刚工作时的大忌!在人生又一个关键的路口,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有智慧,选择好自已未来的人生道路!
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决定创业的成败,纵观大学生创业历程,他们的创业心理经历了一个由浮躁到理性的过程。这种变化也使大学生创业逐步走上平衡健康的发展轨道。
正文部分:
一、狂热背后是浮躁
大学生创业热的始作俑者是1998年5月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竞赛”,大赛云集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天才们”的114份创业计划。“创业计划竞赛”在当时被誉为“比尔·盖茨的孵化计划”,一时间被各大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同时也激起了无数大学生的创业理想,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学生创业风潮。1999年3月,由团中央主办的全国高校首届创业计划竞赛轰轰烈烈地展开;1999年底,高校云集的上海开展了首届“亿唐杯MBA创业计划大赛”;2000年初,国家教育部宣布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这些都无疑为正在涌动的大学生创业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可以说,从1998年到2000年上半年,是学生创业的狂热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创业心理呈现出明显的浮躁特征。
(一)把创业简单化。学生几乎到了人人想创业的程度,当时清华大学的情况是“碰到两个人,其中就会有一个人说想要创业”。学生普遍意识不到创业资金的困难和创业风险的压力,反而对创业的期望值很高,觉得只要开张就会马到成功。
(二)追逐互联网泡沫。在大大小小各方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上,参赛的大多是网站创业计划。最为突出的是在上海举行的“张江杯”创业计划大赛中,首期征集的创业计划居然有90%以上是网站创业计划书,原因是学生认为“方便、来钱快”。
(三)对自身创业素质认识不足。学生普遍不习惯对产品或项目做市场调查,而是进行理想化的推断,典型的例子是:“如果有3亿人需要我们的产品,每件售价100元,我们就有300亿元的销售市场。”这种推断方法往往会对创业起误导作用。这个时期,大学生浮躁的心理促使了一些泡沫公司的产生,一遇到什么风吹草动,这些公司就会如建在沙滩上的高楼,说垮就垮,烟消云散。
二、挫折过后显理性
以2000年4月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大幅下滑为标志,中国大学生创业也滑入低谷。之后,经过失败、苦闷、放弃、坚持的自我调整,经过大浪淘沙般的洗礼,学生的创业心理渐趋成熟,学生创业也进入到平稳健康的理性时期。
(一)创业激情依旧。而这种激情已经不是当初那种缺乏理智的激情,而是经过冷静观察与思考后迸发出来的激情,是成熟型的激情。就在2000年年底举办的第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就收到全国24个省份132所高校学生提交的作品462件,专家们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对创业的渴望与信心”。 华东师范大学对上海高校540名本科生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有77.6%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辽宁省近两年来已涌现出2000多人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群体。看来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并没有因为经历严冬而消
退。
(二)创业理性增强。据智联网针对大学生的调查,65%的人考虑30岁以后创业;21%的人认为大学毕业后至少要工作1至2年再创业;9%的人认为创业风险太大,要慎重;还有4%的人说没想清楚,另有1%的人表示无论如何都不考虑创业。这表明,虽然多数人准备创业,但对创业的时机、风险的认识比较清醒。
(三)创业预期降低。过去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就是从事高科技,就是要一鸣惊人,一夜暴富。在创业时不屑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醉心于挖掘第一桶金的迷梦。而现在学生对创业领域的选择更宽了,要求降低了,表现出务实的心态。沈阳市自2003年10月开始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服务以来,已有168名毕业生领取了《自主创业证》,125名毕业生创办的单位已挂牌营业,经营项目就涉及计算机开发与维护、培训教育、信息中介、装饰装修设计、服装等领域。在无锡大学生创业街上,与普通的商业街一样店铺云集,从拉面馆、牛扒屋到装潢公司、网络服务中心一应俱全。这说明现在学生创业预期呈现出常态表现,是希望赚第一分钱,而不是挖第一桶金。
(四)创业困难清楚。据华东师范大学的调查,35.9%的学生认为“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困难”;28.9%的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社会关系不够宽广,不利于开展工作”;19.1%的学生认为最难的是“还要兼顾学业,时间、精力有限”。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学生创业的盲目性大大减少,已经开始意识到创业需要资金、环境、时间的保证,而不仅仅是凭热情。
大学生创业心理由浮躁变为理性,是非常可贵的变化,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因为对大学生创业不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而是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和看待,今天的失败可能意味着明天更大的成功。可以说,美国硅谷就是和斯坦福大学、学生创业公司以及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一起成长的。没有在车库里的学生创业者,也就没有惠普公司、苹果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等今天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也就没有今天世界第一流的斯坦福大学,更没有今天神话般的硅谷。因此,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正确引导,是每个高校应尽的职责。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业的含义。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要使大学生懂得,创业既不是头脑发热的“下海”,也不是普通的专业性比赛或科研设计,其实质是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开发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由知识的拥有者变成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创业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更是一种素质;创业不是个人行为,是合作和表率;创业不是牟取私利,是奉献与无私;创业者是坚定的爱国者,是富有激情的实践者,是艰苦创业的实干家。
(二)引导学生具备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大量事实表明,许多学生在创业之初,雄心勃勃,往往在实施过程中,因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这样或那样的困境,而最终灰心败北。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是否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华,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形成脚踏实地的务实心理。学生大多处于风华正茂、激情洋溢的时代,很容易追风逐潮,表现自我。要培养学生冷静观察的习惯,遇事多思考,多比较,尽量克服盲目攀比的心理。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遇到那些诱人的规划、宏伟的蓝图、美好的事情都要设身处地的分析,分析实现的可能性,分析实现的基本条件,分析自身具备的能力,这样就会得出一些务实的结论,减少或避免一些无谓的损失与失败。
四、结 语
理性的创业心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学校要通过引导,使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更加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在社会创业的舞台上,会真正涌现出一批批的大学生创业英雄,会流传一个个大学生创业的传奇故事。
(一)、大学生就业
我国大学扩招七年以来,大学在校人数,大学毕业生都大幅度增加。1998年,扩招前一年,大学招生107万。1999年,扩招的头一年就多招了50万。2006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将达到413万人,从1998年到2006年的八年里招生人数增加了四倍,年均增加22%,大大超过人口、经济、基础教育等的增长速度。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5年,官方公布的该年大学生就业率是84%,即使以这个数字来计算,当年一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人数达40万之众,这还不包括那些立志来年考研的考研专业户、将户口迁回原籍挂靠单位的事实失业者,以及为数众多的工作不稳定,无法平稳度过职业生涯中第一个三个月适用期的漂泊者
在吉林省“全民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五个一”总体要求和《吉林省“大学生青春创业行动”实施方案》的具体安排,团省委组织开展了“全省大学生青春创业”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创业分析的带动下,大学生掀起了创业高潮。可是大学生创业存在很多问题:
(1)单打独斗。在强调团体合作的今天,大学生单打独斗创业的成功率仅2%~3%。团体精神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创业素质,
(2)心态问题。据调查,有70%多的学生有创业愿望,其“动手”创业的不到10%,不动手的原因只是简单填写了条件不成熟。创业首先要有“风险意识”,能够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还要有责任感,务实精神必不可少,必须踏实做事。
1、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且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日期在其毕业后两年以内的,自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
2、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免交的收费项目包括:工商部门收取的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税务部门收取的税务登记证工本费;卫生部门收取的行政执法卫生监测费、卫生质量检验费、预防性体检费、卫生许可证工本费;民政部门收取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费(含证书费);劳动保障部门收取的劳动合同鉴证费、职业资格证书工本费。
凡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两年内,下同)申请从事个体经营或申办私营企业的,可通过各级工商部门注册大厅“绿色通道”优先登记注册。其经营范围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和商品外,一律放开核准经营。对限制性、专项性经营项目,允许其边申请边补办专项审批手续。对在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经济特区申请设立个私企业的,特事特办,除了涉及必须前置审批的项目外,试行“承诺登记制”。申请人提交登记申请书、验资报告等主要登记材料,可先予颁发营业执照,让其在3个月内按规定补齐相关材料。凡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以高校毕业生的人力资本、智力成果、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为投资的,允许抵充40%的注册资本。
2、减免各类费用。
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工商部门自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收其个体工商户登记费(包括注册登记、变更登记、补照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各种证书费。对参加个私协会的,免收其1年会员费。对高校毕业生申办高新技术企业(含有限责任公司)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万元,如资金确有困难,允许其分期到位;申请的名称可以“高新技术”、“新技
术”、“高科技”作为行业予以核准。高校毕业生从事社区服务等活动的,经居委会报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后,1年内免予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免收各项工商管理费用。
提醒:据工商局个体处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有关政策已经执行,大学毕业生在办理自主创业的有关手续时,除带齐规定的材料,提出有关申请外,还要带上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毕业证书等有关资料。
对初创的风险企业来说,创业计划书的作用尤为重要,一个酝酿中的项目,往往很模糊,通过制订创业计划书,把正反理由都书写下来。见后再逐条推敲。创业者这样就能对这一项目有更清晰的认识。可以这样说,创业计划书首先是把计划中要创立的企业推销给了创业者自己。
其次,创业计划书还能帮助把计划中的风险企业推销给风险投资家,公司创业计划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筹集资金。因此,创业计划书必须要说明:
(1)创办企业的目的——为什么要冒风险,花精力、时间、资源、资金去创办风险企业?
(2)创办企业所需多少资金?为什么要这么多的钱?为什么投资人值得为此注入资金?对已建的风险企业来说,创业计划书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定下比较具体的方向和重点,从而使员工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激励他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企业的出资者以及供应商、销售商等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目标,说服出资者(原有的或新来的)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
(一)、大学生就业
我国大学扩招七年以来,大学在校人数,大学毕业生都大幅度增加。1998年,扩招前一年,大学招生107万。1999年,扩招的头一年就多招了50万。2006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将达到413万人,从1998年到2006年的八年里招生人数增加了四倍,年均增加22%,大大超过人口、经济、基础教育等的增长速度。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5年,官方公布的该年大学生就业率是84%,即使以这个数字来计算,当年一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人数达40万之众,这还不包括那些立志来年考研的考研专业户、将户口迁回原籍挂靠单位的事实失业者,以及为数众多的工作不稳定,无法平稳度过职业生涯中第一个三个月适用期的漂泊者
在吉林省“全民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五个一”总体要求和《吉林省“大学生青春创业行动”实施方案》的具体安排,团省委组织开展了“全省大学生青春创业”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创业分析的带动下,大学生掀起了创业高潮。可是大学生创业存在很多问题:
(1)单打独斗。在强调团体合作的今天,大学生单打独斗创业的成功率仅2%~3%。团体精神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创业素质,
(2)心态问题。据调查,有70%多的学生有创业愿望,其“动手”创业的不到10%,不动手的原因只是简单填写了条件不成熟。创业首先要有“风险意识”,能够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还要有责任感,务实精神必不可少,必须踏实做事。
1、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且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日期在其毕业后两年以内的,自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
2、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免交的收费项目包括:工商部门收取的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税务部门收取的税务登记证工本费;卫生部门收取的行政执法卫生监测费、卫生质量检验费、预防性体检费、卫生许可证工本费;民政部门收取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费(含证书费);劳动保障部门收取的劳动合同鉴证费、职业资格证书工本费。
凡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两年内,下同)申请从事个体经营或申办私营企业的,可通过各级工商部门注册大厅“绿色通道”优先登记注册。其经营范围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和商品外,一律放开核准经营。对限制性、专项性经营项目,允许其边申请边补办专项审批手续。对在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经济特区申请设立个私企业的,特事特办,除了涉及必须前置审批的项目外,试行“承诺登记制”。申请人提交登记申请书、验资报告等主要登记材料,可先予颁发营业执照,让其在3个月内按规定补齐相关材料。凡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以高校毕业生的人力资本、智力成果、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为投资的,允许抵充40%的注册资本。
2、减免各类费用。
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工商部门自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收其个体工商户登记费(包括注册登记、变更登记、补照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各种证书费。对参加个私协会的,免收其1年会员费。对高校毕业生申办高新技术企业(含有限责任公司)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万元,如资金确有困难,允许其分期到位;申请的名称可以“高新技术”、“新技术”、“高科技”作为行业予以核准。高校毕业生从事社区服务等活动的,经居委会报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后,1年内免予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免收各项工商管理费用。
提醒:据工商局个体处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有关政策已经执行,大学毕业生在办理自主创业的有关手续时,除带齐规定的材料,提出有关申请外,还要带上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毕业证书等有关资料。
对初创的风险企业来说,创业计划书的作用尤为重要,一个酝酿中的项目,往往很模糊,通过制订创业计划书,把正反理由都书写下来。见后再逐条推敲。创业者这样就能对这一项目有更清晰的认识。可以这样说,创业计划书首先是把计划中要创立的企业推销给了创业者自己。
其次,创业计划书还能帮助把计划中的风险企业推销给风险投资家,公司创业计划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筹集资金。因此,创业计划书必须要说明:
(1)创办企业的目的——为什么要冒风险,花精力、时间、资源、资金去创办风险企业?
(2)创办企业所需多少资金?为什么要这么多的钱?为什么投资人值得为此注入资金?对已建的风险企业来说,创业计划书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定下比较具体的方向和重点,从而使员工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激励他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企业的出资者以及供应商、销售商等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目标,说服出资者(原有的或新来的)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