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阅读中,面对长篇文章,考生常会有不知如何入手的迷茫感。而许多完成第一遍阅读的考生,也会因为没有抓住重点无法领会文章大意而不得不浪费时间进行二次阅读。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GRE阅读提取解题线索技巧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来欣赏一下吧。
对于一篇阅读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结构,所以首先要关注focus,关注作者对focus的态度、评价,缺陷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重点读首段和各段首句,注意起承转合,看不懂的继续往下看,只关心是顺接还是转折关系。同时还要做一下笔记,尤其是新观点、TS、判断句、虚拟语气、强对比、强转折、最高级、唯一性、比较级、列举,大写名词、时间,地点,人名等,不要精读,记住位置即可,可以简单做一下标记。阅读速度一定要快,能不读则不读,能少读则少读,长文章一定要只看框架,大胆的略读粗读,做笔记,读题,精确定位,解题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内容:
2. 比较级、最高级、唯一性、“所有”, only, in particular
1.按写作方法分:presentation[立论], argument[评论]
2.按写作套路分:新旧观点型、现象解释型、结论解释型、问题解决型
先读文章后做题,阅读速度一定要快,勇敢的省略,记住:看题时间要比看文时间长,一般推荐使用两遍法,第一遍通读,重点看文章的结构、focus、作者态度,第二遍在解题时定位阅读。同时,解任何题目时都要回到原文中定位,严格把握文字对应法,每个正确答案都必须找到依据,绝对不可凭记忆或知识背景做题。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精读,不必了解文章的意思,速度一定要快,一定要作笔记,时间不够看首段和各段首句。然后,每天都积累几个GRE句子,总之阅读的关键就是:“速度 定位 改写”。
douse v.把…浸入水中,用水泼
drenched adj.湿透的
soak v.浸泡,渗透
soaked adj.湿透的
sodden adj.浸透了的
soggy adj.湿透的,濡湿的
souse v.浸在水中,使湿透
steep v.浸泡,浸透
logged adj 笨重的,湿透的
immerse v.浸入,沉浸于
immersion n.沉入,浸入
macerate v.浸软,消瘦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分类本身就有问题。
比如一篇文章如果这么展开:
一个现象好奇怪呀!
那这篇文章是属于现象解释型还是新老观点对比型?按照以上分类,这是一篇综合了现象解释和新老观点对比的文章,不能作非此即彼的论断。
再比如,新老观点对比型,这种分类暗示新老观点在文章论述逻辑里的地位是对等的,例如:关于一件事情以前和现在的人看法不一样。以前人们认为X.X.X.但是现在人们认为YYY.
那么请问以下两篇文章能否被涵盖在内:
1. 关于一件事情以前人们的看法是X.X.X。但是他们的看法有问题,正确的看法应该是YYY.
2. 关于一件事情以前人们的看法是X.X.X。但是有一个新的看法是YYY.事实表明YYY这个看法很合理。
很明显这两篇文章和前面例子里的文章不一样,它们都是有作者观点态度的:1文里作者反驳前面观点,2文则是作者在新的看法后面引用事实表示支持。因此这两篇文章的重心都在作者观点态度上。有人可能会说,那再分细一点,加上反驳型文章和作者评价型文章。但就算类型分得更细更严谨,对我们考生来说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好处,相反我们还要多记一些大名词并在做题时多花时间精力区别判断。原因是:分类更细后,我们也只有在读完一篇文章(而且是读懂了)才知道这是啥类型的文章啊!这完全是马后炮行为。
当然这种给文章分类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也许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主线信息,更好地理解文章。但是最终的结果其实是有误导性的,它试图将文章固定在几种套路里,让我们产生一种套路在手,GRE阅读我有的感觉,而实际上呢它对我们如何读懂一篇文章(how)没有帮助,因为我们是读完了读懂了才知道这是啥类型的文章啊。而考生很多时候很难看出这种方法的问题:厉害的考生读懂了能辨别出文章类型,他会觉得这方法不坏,而不厉害的考生读完了没读懂分辨不出来,会觉得可能是自己方法掌握得不好。我觉得这可能也是某些马后炮行为一直流传在江湖中的原因之一。
结论是文章分类是没什么用的马后炮行为。关于文章“套路”“类型”,其实我们只需要知道出现现象后面极有可能解释,解释可能不只一个,关注解释间的关系;出现问题,文章后面可能会找解决方案,方案可能不只一种,关注方案间的关系;开始有引用观点,后面很有可能出现反驳(作者或别人);有这样一些简单的预期就可以了。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高效理解而不是找套路上面,至于如何高效理解,则不是一篇文章能说完的,有机会再另写文章阐述。
★ 英语学习
上一篇:GRE阅读备考间提高答题效率
下一篇:GRE阅读长难句解答对策分享